攻打带有军营的城市需要综合运用围城战术、兵种搭配和地形利用。军营作为军事区域的核心建筑,能为城市提供额外防御力和驻军加成,因此直接强攻往往效率低下。建议优先破坏敌方军营区域内的马厩或兵营等附属建筑,削弱其驻军战斗力。同时需注意军营城市通常拥有更高战略资源储备,敌方单位可能获得额外战斗经验加成。
必须确保城市中心六格范围内均处于我方近战单位控制下,切断城市每回合自动回复血量的能力。远程单位应部署在安全位置持续输出,避免被敌方骑兵突袭。若城市靠近河流或山脉,需调整站位规避地形对控制区域的阻断效果。攻城塔或破城槌等支援单位能有效应对不同时期的城墙类型。
远古时期可依靠弓箭手配合近战单位消耗守军;中世纪推荐使用石弩搭配攻城塔突破城墙;工业时代后建议以火炮为主力,配合骑兵单位劫掠外围区域。轰炸机与核弹是后期攻坚的高效手段,但需注意外交影响。无论哪个阶段,保持兵力数量优势是持久战的基础。
忠诚度管理是长期占领军营城市的重要环节。刚攻占的城市会因原文明压力快速叛变,需提前在周边建立己方城市形成忠诚度压制。总督任命能显著提升新占城市的稳定性,配合政策卡和驻军可进一步巩固控制。若无法维持忠诚度,可采取摧毁城市后重建的策略,但会损失已建成的军营区域。
战略资源应优先供给攻城单位,确保其持续作战能力。金币储备用于紧急购买攻城器械或雇佣军团,信仰值可召唤宗教单位辅助作战。科技研发路线需侧重军事工程学相关技术,人文政策选择以提升战争支持度为主。合理规划资源能使攻城节奏更加流畅。
占领军营城市后应立即修复受损区域,利用其军事产能快速补充部队。若选择保留城市,需调整生产重点以适应战略需求;若作为前线要塞,则应全力升级防御设施。注意军营城市的战略资源储备特性,可将其发展为特定兵种的生产基地。